成果类型:专有技术
专利号/登记号:
应用行业:食品制造业
技术领域:粮食加工
成果阶段:已有样品
成果完成方属性:高校独立完成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市天津市河西区
本发明来源于国家科技部“863”项目研究,针对粮油食品中分布最广泛,毒性最强,对人类和动植物影响最大的赭曲霉毒素,研制一种赭曲霉毒素的上转换荧光传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粮油食品安全的监查提供保障。本发明采用二氧化硅膜包覆的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作为载体提供大的比表面积和强荧光性,采用分子印迹技术提供选择性识别赭曲霉毒素的特定的空间结构和识别位点,制备出兼具选择性和特异识别作用纳米粒子荧光传感材料用来测定赭曲霉毒素。本发明制备步骤简单、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制备的分子印迹传感材料粒径均一、对赭曲霉毒素兼具选择性和特异识别作用。 成果技术内容和对行业的意义:本发明采用二氧化硅膜包覆的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作为载体提供大的比表面积和强荧光性,采用分子印迹技术提供选择性识别赭曲霉毒素的特定的空间结构和识别位点,制备出兼具选择性和特异识别作用纳米粒子荧光传感材料用来测定赭曲霉毒素。技术路线为:将赭曲霉毒素、功能单体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上转换纳米粒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反应完成后用磷酸盐吐温缓冲液去除假模板得到对赭曲霉毒素具有高选择性的荧光分子印迹传感材料。本发明制备步骤简单、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制备的分子印迹传感材料粒径均一、对赭曲霉毒素兼具选择性和特异识别作用,与目前赭曲霉毒素检测的已有方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相比,该方法具有材料制备方便、选择性高、前处理简单、成本低、便于普及等优点。 成果技术指标及先进性:本发明对赭曲霉毒素吸附的线性范围是0.05-1.0 mg L-1,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 = 0.135x + 0.996 (R2 = 0.991),检出限是0.031 mg L-1,相对标准偏差(RSD)是2.48 %。通过选择性和竞争性实验,发现材料对目标物赭曲霉毒素具有良好选择性,并且竞争物的存在不会干扰它的测定。说明方法具有较低检出限和较高的灵敏度,适合复杂样品基质中痕量赭曲霉毒素的检测。
支持额度:面议
承接单位:
主办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技术支持:厦门科易通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400-649-1633
工作日(8:30—21:00)
节假日(8:30—12:00 13: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