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欢迎来到国家粮食成果转化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服务公众号
粮科网APP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动态 > 详细页

国产大模型密集“上新”迸发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3-09-14 00:00         发布单位:经济参考报

  近日在重庆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参观者在体验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近日,腾讯公司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混元”在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正式亮相,该大模型在中文创作、复杂语境下的逻辑推理、可靠的任务执行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

  当前,国内科技龙头企业密集推出人工智能大模型,呈现百花齐放、迅猛发展的态势,腾讯、华为、阿里、百度等巨头纷纷入局,投入资源、潜心研究。随着国产大模型进入高速发展期,业内逐步认识到,大模型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更能加速千行百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面向未来,大模型将与越来越多应用场景相结合,为实体经济带来新机遇。

  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来自腾讯公司的消息显示,腾讯混元大模型掌握了从模型算法到机器学习框架,再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全链路技术。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腾讯先后研发了多个千亿和万亿级参数的大模型,并在实际应用中优化大模型底层算法,提升工程能力。

  在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现场,腾讯公司相关负责人展示了在接入腾讯混元大模型后,腾讯会议、腾讯文档、腾讯广告等产品性能得到的显著提升。目前,混元大模型已作为核心引擎支持了50多个腾讯内部应用。

  8月31日,百度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文心一言”正式向公众开放服务,互联网普通用户可以下载体验。7月,华为公司也发布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盘古大模型3.0”,包含以“鲲鹏”“昇腾”为基础的AI算力、计算引擎、全场景AI框架以及AI开发平台等。

  今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掀起了一轮发展热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下属赛迪顾问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2021年开启了对大模型的探索,逐步涌现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模型。2023年,受ChatGPT影响,大模型发展迈向新阶段,国产大模型一时间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7月,我国累计已经发布130个大模型。

  破解痛点打开思路

  当前,大模型正在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产力跃迁的重要力量。随着前沿技术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未来从田间到产线,从实验室到便利店,大模型可能会无处不在。

  在公布混元大模型的同时,腾讯也表示将通过腾讯云开放大模型的能力,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企业用户可以直接调用腾讯混元大模型,也可以将其作为基底模型,从技术底座、平台能力、智能应用等维度构建专属大模型及智能应用。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以大模型生成技术为核心,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下一轮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动力,为解决产业痛点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认为,大模型的价值在于应用,要在多样化的实际应用场景中赋能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也认为,除了对话、写诗、作画等应用之外,要将大模型切实投入到城市发展、金融科技、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在实体产业落地,为社会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事实上,利用大模型加速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耕实体经济行业,正在成为业界的共同选择。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企业6月初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小可”,能够构建工厂一体化流转平台,实现岗位工人、产线设备、信息系统之间基于自然语言的交互,优化工厂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运作流程;位于深圳的鹏城实验室此前也发布消息称,该实验室将推出“鹏城·脑海”大模型计划,打造安全可控、开源开放的自然语言预训练大模型底座,尤其是面向数字政务、智慧金融、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华为盘古大模型实现了对煤矿的采、掘、运、洗、选等多个细分场景全覆盖,帮助煤矿企业构建安全高效的智能化系统,目前已在全国近10个矿井实现规模化应用。

  赛迪顾问公司的研究报告还显示,从大模型应用类型来看,国外研发的大模型主要以通用大模型为主,而我国国产大模型更加贴近产业端,呈现出行业大模型占比较高的发展形态。“以大模型生成技术为核心,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下一轮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动力,为解决产业痛点带来了全新的思路。”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说。

  加快布局夯实根基

  记者调研发现,大模型的性能主要受算力、数据、算法三方面因素影响。在算法方面,国产大模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没有根本性差异,基本都是围绕深度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人工调优等基础算法上进行模型结构或局部算法优化,而在算力、数据等方面则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受访专家表示,加快布局大模型及其相关产业,尽快实现关键性突破,建议从算力、数据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国产大模型根基。

  第一,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鹏城云脑三期等国家重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算力网络,使得算力的供给与使用像电网、水网一样触手可及。此外,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生态实验室等平台,加强中试与验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攻关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

  第二,建立可信数据联盟,为国产大模型训练提供安全的高质量数据,组建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可信数据联盟,提供高质量的丰富中文语料库,打造数字时代“四库全书”。

  第三,打造关键领域大模型建设的标杆示范工程,发挥标杆示范工程的引领带动作用,带动各行业积极融入大模型发展进程,加快形成一批符合国家需求的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记者 陈宇轩)

主办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技术支持:厦门科易通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400-649-1633

工作日(8:30—21:00)

节假日(8:30—12:00 13:30—17:30)

Copyright © 2024    武汉轻工大学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21561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