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欢迎来到国家粮食成果转化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服务公众号
粮科网APP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动态 > 详细页

中国粮仓需要科技力量

发布时间:2019-05-31 11:44         发布单位:中国科学报

  粮食产业化发展对技术提出要求。粮食产业包括加工业、仓储物流业、粮食技术的装备制造业等,为了节约成品,提高粮食成品率优品率,提高效率,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迭代创新。整体看,近年来我国粮食行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科技创新亮点更加突出,同时也要注意到粮食行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继续发挥科技和人才在保障国家储备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为科技人才兴粮兴储提供保障。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5月19日~26日,第13个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国粮食专家、企业在江苏南京共议粮食行业发展问题与解决办法,“科技”一词频频被与会专家强调。

  2019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以下简称“科技周”)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办,以“科技人才共支撑、兴粮兴储保安全”为主题,同期还举办了一系列聚焦人才与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

  粮食科研应基于实际需要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用粮、储粮大国,粮食科技具有强烈的现实需要。”科技成果发布会上,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院长曹宝明说。

  近年来,粮食行业课题少、研发经费少的情况日益受到业界关注。2018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科技兴粮”的实施意见》,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

  曹宝明表示,粮食行业的科技进步来源于客观需求,盲目的、跟风似的投入对粮食行业发展的贡献有限。

  一般来说,粮食行业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为了保证粮库中粮食的品质,需要粮食储备技术的支持,比如加工技术、物流技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等。

  此外,判断粮食安全与否还需要科学依据。日前,曹宝明团队的国家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获得突破。

  据了解,该体系根据粮食供求特征、粮食市场波动及粮食安全风险形成机理,构建了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与预警模型,确定了粮食安全预警指标的权重系数,形成了粮食安全预警模型。整个体系由五个部分组成:粮食生产状况、粮食进口格局、粮食流通体系、粮食市场状况、粮食消费状况。

  曹宝明介绍,粮食安全与否需考虑时间跨度。粮食安全危机在不同跨度时期内呈现的特征不同,与不同的粮食口径对应。“短期看,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突出,但有隐患,需要持续关注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因素。”

  其次,粮食产业化发展对技术提出要求。粮食产业包括加工业、仓储物流业、粮食技术的装备制造业等,为了节约成品,提高粮食成品率优品率,提高效率,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迭代创新。

  “研发企业往往缺乏行业整体数据,研发很难找准问题;产品或技术研发出来后,验证单位也难觅,成果往往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中竞同创能源环境科技集团总裁助理高建芝说。

  成果转化方向亟待引导

  在粮食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依然需要不断攻坚克难的高建芝并非个例,诸多科研项目研发单位面临着技术难开展、难应用的困惑。与以往不同,这次参加科技周的高建芝却笑逐颜开。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的2013年度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高建芝课题组的粮食烘干塔低温余热回收及余热多用途利用技术成功结题。

  据了解,该技术将粮食烘干过程中烘干塔排放的尾气进行收集,提取尾气中的废热,并复用于烘干过程的空气预热环节,同时达到节能、减尘的效果。2015年年底,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的现场烘干测试显示,低温余热回收系统总体节能率为16%,节能效果显著。

  “除了经费、行业数据的支持,技术研发出来后,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还帮助对接了系统的技术示范企业。”高建芝说。

  2013年至2015年,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分别聚焦粮食加工、粮食储藏、粮食质量、粮食信息化、节粮减损等重点领域,设立25个项目、150项研究任务。

  科技周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江苏南京市举办科技成果、科研团队、科研机构与企业“三对接”活动。通过设置科技对接签约、科技成果展、科技成果发布、科普讲座等,拉近科技供需双方距离,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粮食科技成果展全面展示了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自实施以来,在储藏、加工、物流、质量安全及装备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包括曹宝明、高建芝课题组的10余项粮食科技成果公开发布。

  科技成果对接签约仪式上,41家单位、34个科技合作项目签约,签约总额达9980万元,项目涵盖仓储、加工、粮油装备等领域。

  高建芝表示,先进技术的实现需要研发单位的支持,另外,企业也要意识到利用这些新技术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应该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指导市场选择和使用节能产品或新技术。

  “粮食科技领域依然缺少‘大腕儿’”

  “放眼粮食科技领域,无论是院士,还是知名专家都很少,粮食行业缺少‘大腕儿’,从其他相关行业借人才是一种无奈之举。”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科技和人才工作座谈会上,曹宝明如是说。

  粮食科技专家少、院士更少,已成为行业共识。目前,国家、行业内部鼓励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院士从事粮食研究,以响应中国粮食研究与发展的需求。近几年,国内一批大学也纷纷成立农学院,开展粮食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从待遇和发展路径看,粮食行业依然难以与其他行业竞争,难以吸引人才,粮食行业发展缺乏第一动力——人才,特别是缺乏粮食仓储物流、粮食机械等方面的人才。”曹宝明说。

  为此,2018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人社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粮食人才脱颖而出。

  以江苏为例,江苏省先后出台了《江苏省粮食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7—2020年)》《江苏省粮食行业拔尖人才选拔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实施“粮教结合”、人才集聚、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邀请知名专家授课,增强行业人才能力,协调江苏科技大学成立粮食学院,促进全省粮食专业学生数量不断提高。

  截至2018年底,江苏省粮食行业从业人员96265人,大专以上学历、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比“十二五”末分别增加72.9%、67.3%、25.5%,为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表示,整体看,近年来我国粮食行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科技创新亮点更加突出,同时也要注意到粮食行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继续发挥科技和人才在保障国家储备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为科技人才兴粮兴储提供保障。

主办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技术支持:厦门科易通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400-649-1633

工作日(8:30—21:00)

节假日(8:30—12:00 13:30—17:30)

Copyright © 2024    武汉轻工大学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21561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