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单位 | 陕西粮农油脂集团有限公司 | ||
---|---|---|---|
技术成熟度 | 其他 | 应用行业 | |
成果类型 | 新工艺(新方法、新模式) | 技术领域 | 粮油加工 |
成果完成方属性 | 企业独立完成 | 专利号 / 登记号 | ZL 2022 2 1833036.4 |
成果简介 |
技术优势和创新点:1.本实用新型中的油脂脱臭单元,通过采用氮气曝气装置对处理池内布撒油液,可提高油液与氮气接触面积,然后通过溢流管上方的分散挡罩可进一步将布撒的油液打散并滞留,从而进一步提高油液与氮气接触面积,有利于氮气中低分子量类物质迅速挥发;同时分散挡罩也能够避免布撒的油液直接通过溢流管排出,而是在处理池内被充分曝气后,随着液位升高排出溢流管;且高压氮气曝气时因无高温、无水汽,因此不会像高温蒸汽一样导致油品水解,以及导致油品脱色,能够保留油品原油的风味,达到适度精炼的目的。2.本实用新型中多级串联油脂脱臭塔,采用了多个油脂脱臭单元串连模式,可进行多级脱臭处理,从而保证脱臭效果,且氮气曝气装置和真空抽气管配合,能够加快油烟(低分子物质)外排,提高除臭效果,解决了风味植物油(等级较低的三级、四级油品或毛油)适度精炼加工,在保持油品原有色泽等感官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脱除油烟的难题。 |
||
技术推广分析 | 在目前传统的油脂加工过程中,尤其在脱臭环节,因普遍采用高温蒸汽汽提工艺(一种通过填料塔或填料、板式组合塔结合薄膜理论和分子蒸馏原理,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对油脂进行脱臭精炼加工工艺),虽然能够有效去除油品油烟和臭味,但同时也去除油品的风味和降低了油品中的固有营养物质(如维生素E、甾醇等),而且高温会导致油品感官色泽显著降低,同时消耗大量的能耗,电能和蒸汽。 目前脱臭工艺系统主要包括输入泵系统、脱臭塔、冷冻真空系统、析气器、换热器、导流分配器、填料、塔板、蒸汽喷射泵、输出泵系统,油品经过析气器、换热系统和输入系统泵入脱臭塔,脱臭塔内处于真空环境,一般200~600帕,油温220~260℃,油品经过导流分配器进入填料层,填料底层通有高温蒸汽,进行汽提,油品通过填料层后进入下一层塔板,塔板上每层分布有高温蒸汽喷头,进行汽提,油品在塔板内逐渐累积,达到一定液位后溢流至下一层塔板,依次通过第二、第三层塔板至塔底,经过输出系统泵出。上述脱臭工艺系统更适合于油脂深度精炼加工,不适宜目前国家倡导的油脂适度精炼加工;而且高温蒸汽汽提时不仅消耗能源较多,且高压蒸汽内因为含有水分,很容易与油品发生水解可逆反应,导致油品返酸性能指标较高,不稳定,容易在货架期存放过程中出现快速返酸现象,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此,专利号为“201720430728.7”,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油脂后处理的氮气脱臭塔”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氮气对油液进行曝气气提方式的脱臭塔,氮气曝气方式不像高温蒸汽带来的过度精炼,导致风味和营养物质丧失问题,又避免了蒸汽和油液发生水解反酸的问题,该脱臭塔包括塔体,塔体包括多层腔室、进油管、出油管和用于外接真空系统的真空管;多层腔室包括位于塔体底部的出油腔室、设置于出油腔室上方的若干脱臭腔室;进油管、真空管均与位于最顶端的脱臭腔室连通,出油管与出油腔室连通;每一脱臭腔室中,脱臭腔室的底板上设置有溢流管、中空管,底板上方设置有通氮装置,中空管的顶部开口位置高于溢流管的顶部开口,溢流管的顶部开口位置高于通氮装置的出气口。但上述专利中,仅仅是在每一层脱臭腔室中简单设置通氮装置进行曝气,但曝气效果并不好,往往油液在该层还未充分曝气,就已经通过溢流管溢流到了下一层脱臭腔室中,导致最终脱臭成效不好。 | ||
合作意向 | 技术融资;中试试验;合作研发 |
主办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技术支持:厦门科易通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400-649-1633
工作日(8:30—21:00)
节假日(8:30—12:00 13: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