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欢迎来到国家粮食成果转化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服务公众号
粮科网APP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动态 > 详细页

优化协同机制 让创新与产业共成长

发布时间:2019-11-08 14:35         发布单位: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张 晔

  取下患者几片肿瘤组织切片,放入试剂盒检测,是什么基因出现问题一目了然,后期肺癌的精准用药也就有了依据。

  这项神奇的技术就来自南京江北新区培育的世和基因。“最近我们征了42亩地,正在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厂区。”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赵忞超日前接受采访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建设“两城一中心”正是江北新区提出的产业坐标。在全球芯片制造业龙头企业台积电、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的带动下,集成电路与生物医药两大千亿级产业呼之欲出,“基因之城”“芯片之城”正初具雏形。

  产业之芯源自公共服务平台

  走进南京低功耗芯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一款芯片正在加紧调试。“这个低功耗芯片可用于手环、智能手表等,在实验室测试的数据表明,其功耗水平达世界前三的水准。”公司总经理刘新宁告诉记者。

  2018年6月,6名东南大学科研人员在杨军教授带领下,自筹资金成立新型研发机构,专注于低功耗芯片技术的研发。

  “过去我们承担了许多国家重大项目,理论技术全国领先,但是工程化我们没有优势,新型研发机构是企业化运作,可以加快技术的落地和转化。”刘新宁说。

  尽管创业风险很大,但是他们信心十足,因为有一个坚强后盾——ICISC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

  芯片企业初创期有三大烦恼:招聘人才、购买软件和流片试验。一套主流设计软件价格高达上千万,还有一些测试仪器、加工设备也必不可少。ICISC在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下,打造了一个完备的芯片公共服务平台,初创小微企业可以分时分段租赁使用软件和仪器。

  中心综合管理部总监吕会军说,大型芯片封装企业制造的晶元,每一个都包含上千个芯片,而流片试验只需要几十个芯片,“我们会把区内小企业的流片订单整合到一起,由中心出面集中下单,从而让小微企业专注于研发。”

  目前,南京江北新区已拥有集成电路企业300多家,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其中IC设计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120%。台积电、Synopsys、ARM等纷纷落户新区,国内排名前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有一半在新区落户。

  快餐店里谈成的基因项目

  从5个人的海归团队,到700人的领军企业;从起步时的一穷二白,到年销售额3亿元,完成25万例检测……世和基因只用了5年时间。

  “当年决定回国创业,除了技术一无所有,但是江北新区的诚意和效率打动了我们。”赵忞超说,考察了20多个园区后,他们乘高铁路过南京,在高铁站的快餐店与新区领导匆匆见了一面,而这一面就敲定了落户意向。

  为了支持世和基因创业,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对企业的仪器、人才、用房、项目等有求必应。

  5年过去了,世和基因不负众望,其研发的肺癌诊断试剂盒为全球领先、国内首创,并获得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审批上市的产品,灵敏度高达1%。

  与世和基因共同成长的还有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现在,这里已建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基因检测中心、新药检测中心、质谱检测与分析中心、大数据中心、生物样本库等专业服务平台投入运行,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大驱动器。

  “为企业服务早就过了给钱给地给房的时代,我们更加注重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发挥创新矩阵的吸附作用。”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总经理朱旨昂说。

  2019年上半年,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集聚企业超75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医药研发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50%。

  创新就像源源不断补充的血液

  2004年上市的一款药品,依然保持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第一,占比超过60%。

  这样的奇迹就出自南京绿叶制药,该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是全球首个及唯一获批的紫杉醇类脂质体产品。

  “这是因为我们更加注重差异化竞争和技术创新。”公司研发中心高级总监陈文忠说。着眼于未来,这家公司又投入巨资在智能工厂、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领域布局。

  在刚建成的智能工厂,记者看到,所有操作都在智能系统的引导下进行,产品的质量分析数据可以实时呈现。“我们是国内制药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建设智能工厂确保了药品质量的一致性。”生产高级总监乔广军说道。

  注重唯一与第一,绿叶制药只是一个缩影。在江北新区还有一家企业,不仅首批登陆“科创板”,也因其稳健的增长而大受投资者青睐。

  南微医学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微创医疗器械。2014年—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03亿元增长至9.2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6.0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我们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控股公司员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项。”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始终重视研发,只要临床有需求,哪怕产品批量很小,不盈利也会开发。

  目前,南微医学已拥有专利98项,公司新研发的内镜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EOCT)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并在我国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

主办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技术支持:厦门科易通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400-649-1633

工作日(8:30—21:00)

节假日(8:30—12:00 13:30—17:30)

Copyright © 2021    武汉轻工大学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21561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